镜之为用大矣,有云: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,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,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。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《从政明镜———与干部谈修养》,为广大从政者提供了一面鲜明的“镜”子。
从政需要“镜”子,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既可造福社会,也可贻害社会,以“镜”为鉴,则可以正其身,端其行。时至今日,干部队伍大为扩大,干部的职能愈显重要,干部的作用和影响更是触及社会的每个角落。干部的素质关系着改革的成败,民族的前途,国家的命运;干部的言行举止,反映党风,影响民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。鉴于此,江泽民总书记在1997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: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,有重要的导向作用。”《从政明镜》之所以能为“镜”,就在于它提出的问题,援引的事例,阐发的观点,富有时代特征,并坚持从党的宗旨出发,坚持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坚持以党纪政纪为准则,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干部素质的要求,确实对干部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。
不同的时代,对干部素质有不同的要求。历史固然是一面好“镜”子,但全面提高当代中国干部素质,解决当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,单纯求助于学史是不够的。《从政明镜》之所以能为“镜”,还不单纯从史论道,而是一本极富时代性的读本。在其中,古人种种崇高的“政德”被赋予了“新意”,中国革命史中光辉典范焕发出时代的魅力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干部的事迹更受作者的推崇。在书中,作者不局限于论述干部的道德修炼,而是包容了政治理论修养、科学文化修养、法律纪律修养、领导艺术修养、心理人格修养等内容,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干部素质要求的主要方面,诚可谓是一面全方位的“明镜”。
《从政明镜》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具有一种引力,使人愿意被折射。这种引力首先来自于作者对内容的选取和问题的设制。作者为了选准问题,深入到实际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干部座谈,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问题设制的形式新颖独特,且是干部们普遍关心和实践中时常碰到的,这些内容当然不能不产生吸引力。这种引力还来自于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。全书选取的100个问题,各个问题独立成篇,内容的组合又可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;每题或以古今中外的典故和格言,或以领袖的风范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作为切入点,生动明快,流畅活泼,做到以事喻理,以理说事,理中有事,以理服人,从而使该书有很强的可读性。
《从政明镜》不失为干部的忠实诤友。